智汇科技 食安专家 全国服务热线:

行业资讯

专家评论食品安全问题多次被斥“砖家”
时间:2013-05-22 10:00:46 作者:管理员 来源:原创 点击:1482次
  她被称为“鹰派”科学工作者,当其他专家面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沉默时,她却主动站出来,发表自己的专业看法。

  她承认,民意对于食品安全问题起了巨大作用,但也需要科学家的理性。

  她认为,一名科学工作者不能完全被大众的意见左右,她一直在努力寻找适当的表达途径。

  虽然屡屡被一些网友怒斥为“叫兽”和“砖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副教授朱毅,遇到食品安全的话题仍然会迅速公开表态。

  半个月前,当“老鼠肉假冒羊肉”的消息传出后,朱毅在博客上发表文章,指出所谓的“老鼠肉”可能是可食的海狸鼠,而不是我们日常所见之老鼠。今年年初,当“北京最会喝水的家庭20年不喝自来水”的新闻曝光后,朱毅又抛出“自来水可以放心喝”的观点。2010年,当“皮革奶”一词在社会上流行时,朱毅写下科普文章,指出皮革奶的危害主要在于附着于皮革上的重铬酸盐。

  “我只是说出了一些科学常识。”这个被同事称为“鹰派”的科学工作者感叹,“但在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时代,说真话很需要勇气。”

  科学话题变成社会热点

  “只要有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出现,我总会在第一时间发声。”朱毅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相关话题和新闻常常成为舆论焦点。朱毅承认,舆论对于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和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部分媒体出于吸引眼球等目的,对科研人员发表的专业观点断章取义甚至曲解,从而导致公众出现了非理性的声音甚至行为。

  在关于“皮革奶”的文章发表后,朱毅被一些网友扣上各种帽子。当公众对自来水水质产生质疑时,朱毅的表态再度遭到攻击,有网友直接说出“农大垃圾砖家全家不得好死”的话。

  碰上“不友善”的网友,朱毅会不顾学者身份与其对骂。3年来,她卷入到数次论战中,创下一小时回答网友89个问题的记录。

  有网站编辑评价她:“朱老师,你真有勇气,能顶住那么多的压力。”

  “我脸皮厚。”她回应道。

  这次关于老鼠肉变身羊肉的论战也是如此,一开始就充满了火药味。有网友说:“正是有你这种无良的所谓专家,充当失职政府的帮凶,才有今天如此恐怖的食品安全问题!”

  对于这些扣帽子式的指责,朱毅常常觉得无奈。她认为,自己只是就科学话题发表了专业看法。她曾出于研究的需要,杀死过上千只老鼠,发现费时出肉少、无利可赚,因此认为老鼠肉冒充羊肉的可能性不大。对于消息传播中的图片,她通过网络搜索发现,早在9年前就在网络上流行,是一种可食用竹鼠的图片。

  让她深感遗憾的是,在与网友互动的文本中,这些理性的声音很快被淹没在谩骂和指责中。

  “很多人置事实于不顾。一个科学话题,很容易就变成一个社会话题。”这名科学工作者感慨道,“在网上,大家都变成了玉皇大帝,胳膊一挥,拉出去就斩。”

  朱毅的遭遇并非孤例。“科学松鼠会”——国内著名的科学公益传播团队的云无心也有类似经历。这位美国普渡大学农业与生物系食品工程专业博士出过系列书籍《吃的真相》,是国内很受欢迎的科普作者。

  2008年,这名远在美国的学者发表《味精究竟有多“恐怖”》一文,指出“味精对于人体没有危害”。这种观点,与国内一些人认为的恰恰相反。这篇文章很快被网友转发批驳。在种种谩骂之下,这名初涉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普作者大发感慨:“哎,我快被骂死了。”

  “读懂文章成了‘小概率事件’了。看来理性真的是很难,大家都习惯‘你就告诉我该买哪个吧’。”他在博客中写道。

  对事实可能造成的伤害的恐惧,大于伤害本身

  经过媒体断章取义或网友误解后,一些专家逐渐变得噤若寒蝉。朱毅所在的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就坦言:“我们现在都不敢说话,一说话就错。”

  这位在食品学界地位举足轻重的学者,主持和参加了10多项国家科研项目,并在国内外刊物发表了20余篇重量级文章。但在三鹿奶粉事件后,他因三鹿奶粉可能是饲料污染,以及三聚氰胺因是食品不允许添加的添加剂、不在质检范围等言论,遭到了公众的指责。

  云无心也透露,科学松鼠会的一名作者,因经常发表观点,曾被单位领导施加压力,要他“禁言”。

  有朋友劝告朱毅,不要和媒体打交道,不要就热点事件发表观点,以免被大众“误读”,影响个人前途发展。但是,这名秉承“真实就是力量”的科学工作者,依旧我行我素。

  她的身影和名字经常出现在媒体上,她也很少拒绝媒体采访。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期间,她还见缝插针接受了一家电视台的采访,以及一家媒体的电话采访。

  罗云波也鼓励这名青年学者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传授她一些技巧,诸如“接受采访时不要用反问句,一定要用肯定句,越短越好”,以及“书面列出自己的观点”等。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朱张金带了300多件“有毒食品”到北京,并在浙江团讨论中展示“黑花生”泡出黑水的过程。他断言,不法商人使用“毒品添加剂”,给普通花生染色,摇身一变成为高价的黑花生。

  有媒体遂邀请朱张金及朱毅,就“黑花生”做一期节目。节目制作前的闲聊中,朱张金得知朱毅的身份后,二人就“有毒食物”展开10多分钟的讨论。朱张金表明,他所携带的食物都有毒。朱毅不完全赞同。说到激烈处,朱张金便问朱毅:“你敢不敢吃黑花生?”朱毅毫不犹豫地吃下一颗。

  最后,朱张金未参加节目制作。朱毅后来写道:“人大代表指责黑皮花生掉色不科学”。

  事后朱毅反思道:“一些不懂科学的人,有意或无意制造了恐慌。公众因缺乏科学知识,很容易盲从。这样,就会出现一个微博引发一场地震的情形。”

  “对事物可能造成的伤害的恐惧,大于伤害本身。”朱毅说。这名副教授拿的是法学硕士学位,硕士论文为《文化大革命中民众的伦理心理初探》,对大众心理有较深入的研究。

  她还在一次做节目时,告诫“掷出窗外”网站的负责人,希望编辑在搜集食品安全危机的案例时,一定要有所鉴别。这个网站,以关注食品安全危机事件为主要业务。

  用谣言倒逼食品安全真相

  自打进入科普领域,朱毅发现,她本人和身处舆论中心的食品安全一样,时不时经受公众的考验。

  从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以来,我国对食品安全工作加大了力度。2009年,《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2010年,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成立。

  中央政府也就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发声,以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并表示“要把食品安全作为民生头等大事来抓”。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会议上要求:严格监管,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分析人士指出,中央政府在食品安全治理上的一系列举措,与公众的呼声有直接关系。不过,朱毅更关注公众呼声中的科学声音。

  她表示,在众多的食品安全事件中,有不少“谣言”。

  罗云波用数据佐证了这一说法。他说,2012年,在大众媒体上报出10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去年年末,有关部门组织10多名专家对这些事件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发现,“只有一两起事件,勉强可构成食品安全事件”。

  去年9月15日的“全国科普日”,有关领导到中国农业大学参加活动。朱毅意识到,这是一次科普的好机会。为此,她做了细致的准备工作。

  首先针对的是曾轰动一时的“纸馅包子”事件。她和学生用一天的时间,做了各种不同的“纸馅包子”。结果正如她预料的,吃包子的每一个人,都能判断出包子不对味。

  当然,她没有给领导吃她和学生做的“纸馅包子”。不过,她让人见识了传说中“色素西瓜”的制作过程,即用色素粉水加糖精,注射到西瓜中,结果并不能让瓜瓤均匀地增色。

  “在食品安全一些问题上,公共传播起了放大器的作用。”她对领导说。

  朱毅的摊位叫“谣言粉碎摊”,牌子很明显。她想要表达的是“食品安全至关重要,但不能用谣言倒逼真相”。“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要有起码的理性,不能完全被大众的意见所左右。”

  去年,有一炊具公司的炊具涉嫌锰超标。当这一消息发布后,有关部门立即表态,表示将对其进行检测,并在第一时间告知公众。在承诺的时间内,有关部门公布了检测报告。

  这一化解“危机”的案例,云无心比较认可。他希望,这种处理食品安全领域危机的方法,变成一种常规手段。

  朱毅也希望,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事件,政府有关部门应在第一时间站出来,用一种开明的姿态来迎接公众的期待。

  还未从老鼠肉的纷争中走出来,朱毅又抛出新的话题。她在微博上,发表了关于“镉大米”的科普知识,并写道:“你放心吃百家米,不用惊慌。”

  随即有人回应她:“您一直沉浸在不思进取的错误中!当您的做法违背了科学的真实客观甚至连最基本科学精神都违背了时,您需要认真反省!”

本文关键词:食品安全评论,食品安全,专家评食安问题

相关产品


微信扫一扫
公众号:@智云达

电话:4006-099-690 邮编:100081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号院内6号楼(西)4层404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