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科技 食安专家 全国服务热线:

行业资讯

致癌塑化剂“重出江湖”——中秋佳节瞄上月饼托
时间:2013-09-09 15:21:53 作者:管理员 来源:原创 点击:1777次
     据中国网2013年9月9日报道,在广州市场上8个品牌月饼的塑料托中,检测出塑化剂。塑化剂可不是首次出现,此前,塑化剂就曾多次在食品安全事件中被推上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据北京晨报2011年6月17日报道,国家质检总局6月16日发布台湾地区受塑化剂污染的产品和企业名单,受污染产品首次突破1000大关,达到1002种,波及生产企业也增添到了302家。受污染产品为饮料、果汁、蛋牛奶酱、芋头酱、咖啡酱、巧克力酱等。大陆也暂停进口台受塑化剂污染产品。而当年6月20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的药品力百汀因被检测出含塑化剂遭叫停销售和使用。据中通社26日报道,台湾“塑化剂风暴”在2012年3月26日上演续集,322件送检产品中10件产品塑化剂含量超标,有的甚至超标380倍。2012年11月20日,北京晨报报道,酒鬼酒因塑化剂含量超标260%而被停牌,并且令白酒行业集体倒地。

     塑化剂多次引起食品安全风波,但是塑化剂从未消失过,总是走了又来,只是在不断的曝光中受塑化剂污染的食品范围是越来越广,正值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塑化剂又瞄上了月饼托,相信月饼行业这个中秋不好过。鉴于塑化剂风波不止,我们有必要进一步了解一下塑化剂及其危害。

     塑化剂是什么?

     塑化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可合法用于工业用途。塑化剂种类多达百余种,但使用得最普遍的即是一群称为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化合物。增塑剂的作用机理是增塑剂分子插入到聚合物分子链之间,削弱了聚合物分子链间的应力,结果增加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移动性、降低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晶度,从而使聚合物的塑性增加,也就是对抗塑化作用的主要因素聚合物分子链间的应力和聚合物的分子链的结晶度,而他们则取决于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和物理结构。

     塑化剂的危害

     塑化剂DEHP是一种环境荷尔蒙,它广泛分布于各种食物内,其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会造成免疫力及生殖力下降。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会导致肝癌。由于幼儿正处于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发育期,DEHP对幼儿带来的潜在危害会更大。

     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用白鼠作进一步研究,发现曾经服食“塑化剂”的老鼠,诞下的后代以雌性为主,并会影响其正常的排卵;即使诞下雄性,其生殖器官较正常的小三分之二,而精子数量亦大减,反映“塑化剂”毒性属抗雄激素活性,造成内分泌失调。专家表示,研究可以应用到人类身上,显示长期摄吸“塑化剂”对男性的影响较女性大。

     2011年台湾爆发“塑化剂风波后”,台湾大学食品研究所教授孙璐西表示,一个人喝一杯500毫升掺了DEHP饮料就已经超过单日食量上限。造成这次台湾塑化剂风暴的原因是有不良业者掺了塑化剂到起云剂配方中,而起云剂本身没有问题的。

     而在此次曝光月饼托含塑化剂后,食品方面专家回应,劣质塑料托多经回收制成,塑化剂添加较多,“每次回炉都会沉积杂质,颜色越深越浑浊,含塑化剂的嫌疑越大“。“与其他食品相比,月饼遭塑化剂‘侵蚀’的可能性更大。”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刘文宗老师说,月饼中的油脂会与劣质塑料托中的塑化剂产生互溶效应,加速后者的溶解渗透,“打个比方,餐桌上日积月累的油垢,用薄塑料袋擦比用纸更干净。”劣质塑料托所含塑化剂,会在月饼油脂的作用下,变本加厉地危害健康。刘文宗说,塑料制品大致分为原生塑料和再生塑料两类。前者由原料一次性制成,不含塑化剂或含量微少。后者则是通过已有制品的回收制成,经多次熔化、过滤、凝固成型,“每加工一次,塑料硬度就会增加,就得添入塑化剂。回收次数越多,塑化剂含量越高。”正规品牌月饼的塑料托大部分是原生塑料,不添加塑化剂。因成本较低,再生塑料更受劣质月饼商的“青睐”,做成的塑料托含塑化剂风险很高。

     塑化剂的检测

     塑化剂在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根据我国台湾省《食品器具容器包装卫生标准》塑胶类中规定,DEHP溶出限量标准为1.5ppm以下,而食品中则不得添加。按照惯例,各国可容忍的60公斤成人每日摄取量范围为1.2-8.4毫克,这样的含量标准内,人体会将其以尿液、粪便形式代谢出体外。

     我国对塑化剂的检测多采用色谱分析法。

     有哪些防范措施?

     塑化剂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工业原料,检测方法也仅限于实验室,那我们在日常生活怎么防范塑化剂呢?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多留意:

     1.少喝浓稠饮料
          
     相关食品安全专家建议大家,在做出明确界定之前,除避免购买已被列入“黑名单”的品牌和食物类别,尽量不要吃浓稠状饮料等加工食品。

     2.少用塑料制品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副会长董金狮则提醒,如果塑料制品上标有PVC,就说明里面含有塑化剂,购买和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尤其是选择儿童用品时,过软、过小的塑料制品尽量少买。带保鲜膜的食物一定不要放入微波炉里加热,尤其是肉类,因为塑化剂一旦接触油脂,就会释放有毒物。

     3.多用瓷制餐具

     人们在平时尽可能少接触可能含有塑化剂的塑料制品,少吃一次性塑料包装的食品,在家里盛装食物时,尽量选择瓷质餐具。

     4.避开便宜货

     “便宜必定有鬼,”专家指出。如果有破坏行情的价格时,往往是添加物业者及食品加工业者在暗中活动,利用添加物降低材料品质。

     5. 坚持排毒

     营养专家建议,除了防毒之外,就是要排毒。坚持“二少二多去三毒”原则,即少加工、少食品添加物,多天然、多蔬果,以及去防腐剂、去色素和去香料。另外,使用某些药物清肠排毒,也能将塑化剂随粪便排出体外。

本文关键词:塑化剂,月饼托,食品安全

相关产品


微信扫一扫
公众号:@智云达

电话:4006-099-690 手机:15810687836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区中关村和盛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