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科技 食安专家 全国服务热线:

行业资讯

“转基因”---我们无需恐慌
时间:2013-10-07 21:46:30 作者:管理员 来源:原创 点击:1379次
    央广网北京10月3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转基因是否安全?"几个月来,这个问题在各种平台上被不断追问。一方面,转基因食品、农作物、种子已经大量进入生活,事实上,在世界范围内都已经很难找出没有吃过转基因食品的人;另一方面,有关转基因食品的一系列疑问,还有待澄清。

转基因安全吗?对这个宏大而频繁出现的问题,一名美国生物工程博士打过这样的比方:转基因是一种技术,就像"红烧"是一种技术一样。如同我们无法回答"红烧是否好吃",我们也无法回答"转基因是否安全".红烧可以做出好吃的肉,也可以做出不好吃的肉,明白了这一点,就应该能够理解:转基因可以做出安全的作物,也可以做出不安全的作物。

无论是转基因还是非转基因,没有任何一种食品能被证明"绝对安全".有专业的大厨把关,可以确保端上桌的红烧肉在水准之上,对转基因作物,这个"大厨",就是安全证书。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徐海滨:国际上的主流学术观点,WHO或世界粮农组织对转基因食用安全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就是通过安全评价、在市场上销售的这类产品都是安全的。在中国,是获得安全证书的。而我们很多转基因食品,是通过转基因技术把它做成一个植物种类,在地里面做研究。没进入市场的时候,它不能通过法规部门的严格安全评价,它的安全性问题还不能说没有。但我们说,有过安全证书的、经过法规部门批准的,进入市场的、进入人类消费链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这个是有定论的。

截至目前,我国共批准发放7种作物安全证书,分别是耐储存番茄、抗虫棉花、改变花色矮牵牛、抗病辣椒、抗病番木瓜、转植酸酶玉米和抗虫水稻。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证书和长期动物实验的正面结果,在旷日持久的转基因对非转基因之争中,一直被摆在台面上。许多人的疑问并没有就此解决:现在没有问题,如何能代表将来没有问题?转基因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有何差别?记者就此对话美国生物工程博士、生物技术工业组织执行副总裁凯瑟琳·恩莱特(Cathleen Enright)。

靠肉眼和经验选择育种,到杂交育种,再到诱变育种,以及现阶段以转基因育种为主的分子育种,这是转基因技术走过的发展路径。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作物为全世界广泛接受,而转基因技术的原理与其没有差别。凯瑟琳·恩莱特解释,过去采用杂交等技术的科学家,为了获取某个基因所代表的特性,必须从成千上万的实验结果中撷取自己所需的那一个,而转基因技术则将这种"大撒网"变成精确制导,要什么,就摘什么。

凯瑟琳·恩莱特:现在造成大家疑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于农业历史的不了解。人类改变动植物基因的过程其实已经持续了一万年。在十八世纪,也就是三百年前,我们就已经实现了物种之间的基因转换。我们现在的技术不过是更精确了。在上世纪40年代,我们通过化学暴露或辐射改变作物基因,那会儿我们种出了植物,说,噢这株更高,我要这株!这种方式我们用了整整70年,一直到现在还在用。

再简单地说,我们现在吃的大多数农作物都是人类进行人工选育,也就是不断地把优良基因转出去加以利用,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转基因作物则是通过人工操作把基因单独取出来,再通过生物技术转出去,相比传统育种方式,更可控、更高效。

凯瑟琳·恩莱特:在过去的所有的育种方式中,植物DNA所发生的变化都是随机的,我们掌控不了。如今有了生物技术,转基因的过程开始变得精确、可控。

在生物工程学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被视作技术的改善而非新技术的创造;在全球对转基因态度最为积极的美国,转基因技术的高速发展已在一些组织的抗议声中成为了既成事实。

据美国伊利诺伊玉米协会数据,该州约八成玉米为转基因玉米;农场主则介绍,这一区域的非转基因大豆品种几乎已经被完全淘汰了。对美国农民,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的差别,基本等同于先进技术与陈旧技术的差别。

肯尼斯·哈特曼(Kenneth Hartman)的农场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滑铁卢,从四五辈前开始,哈特曼家人就居住在这片金黄的农场上。对60来岁的肯尼斯,接受转基因作物并没有什么障碍。

肯尼斯·哈特曼:我们周围99%的农场种的全是转基因的作物,因为转基因作物的好处实在是太明显啦,比如大豆,我们的土地变得更干净,而转基因玉米具备更好的抗虫特性,我们的产量明显提高。简单来说,就是植物更健康了,因为没有虫咬,我们也没有霉变的担心。

由于在抗虫、抗除草剂方面的突出优势,在农业大州伊利诺伊,非转基因大豆和玉米正逐渐被转基因品种淘汰。伊利诺伊玉米协会项目主管菲尔·托顿(Phil Thornton)介绍,伊利诺伊州每年玉米产量约5万吨,约8成是转基因品种。这5万吨玉米,一半供出口、一半供美国国内使用。

菲尔·托顿:伊利诺伊州每年出口玉米大约是2万5000公吨。剩下还有2万5000公吨的玉米留在美国国内使用。这其中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玉米的比例,大约是80%的转基因,20%的非转基因。而大豆的话,98%、99%都是转基因的。

尽管到目前为止,无论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和地区,没有发生过任何一例由转基因食品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关转基因产品的动物实验也都呈现安全的结论,但实验本身也频受质疑:大鼠实验安全是否就证明对人体安全?为什么不进行人体试验?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徐海滨表示,在进行安全评价时,以大鼠替代人体试验,是国际科学界的通用做法。

徐海滨:就是我们现在所有的转基因安全评价,作为转基因的BT蛋白也好,还是除草剂的蛋白也好,我们遵循的评价原则是化学物评价原则里的毒理学的公用原则。这个原则就是说,我们可以用动物学的实验来推测人体的实验结果。在动物学的实验已经证明是安全的情况下,就没有必要做人体的安全评估。这是在我们国际上通用的评估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公理。

在任何国家,用人体做转基因安全性试验都有难以突破的伦理障碍。

徐海滨:从伦理角度考虑,也不可能我们用一个食品去做多少人的,连续吃上十年二十年,再吃到他的孩子的实验。这从伦理学讲是不可行的。

目前的转基因安全试验一般选用模式生物小鼠、大鼠进行高剂量、多代数、长期饲喂实验进行评估。以大鼠2年的生命周期来计算,3个月的评估周期相当于其1/8生命周期,2年的评估则相当于其整个生命周期。

吃或不吃,仅仅是问题之一;同样重要的问题还有,知或不知。以此前备受关注的"黄金大米"事件为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彭于发也坦言,在保障民众知情权的路上,政府部门任重道远。

彭于发:这个产品是安全的,但是它的程序不合法。两个不合法,第一个是,用转基因的产品来做实验,应该经过农业部按照国务院的条例来进行安全评价。第二个,用人做实验,包括大人和小孩,用人做实验的时候,要由伦理委员会批准。这两个程序它都没有走。

截至今年,转基因技术已诞生30年、转基因食品商业化已17年,但在全球范围内,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结论仍未达成。正如科学界人士反复强调,转基因只是一项技术,其本身是中性的,不能笼统地说是安全或不安全,只有用其所长并加强相关的监管,才能确保食品安全和生物安全。

本文关键词:转基因 安全 恐慌

相关产品


微信扫一扫
公众号:@智云达

电话:4006-099-690 邮编:100081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号院内6号楼(西)4层404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