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共同社10月13日报道,日本静冈市的羽衣食品公司近日发表声明,从该公司名为"清淡型海味鸡肉"的鲣鱼罐头中检测出超过公司标准的"组胺"成分,或引起过敏症状。公司已开始召回同系列3种产品,总计约672万罐。羽衣公司说明称,"消费者投诉说出现口腔发痒等不适症状,但并无大的健康危害”。
决定召回的3类产品的保质期皆为2016年7月7日-8月27日之间。这批产品于2013年7月8日至8月28日由该公司位于静冈县烧津市的委托工厂生产。厂方将产品原材料的鲣鱼经加工后放入冷藏库储存时,因放入过多鱼肉导致冷藏库温度不均,从而使鲣鱼的氨基酸转化为组胺成分。
9月26日-10月3日之间,羽衣公司接到3名消费者投诉,称"舌头发麻",但问题产品没有剩下,未能进行检查。由于此后的4日-6日间又有3名消费者投诉,羽衣公司调查了库存产品等共约100罐,发现约有3成商品的组胺成分超标。公司道歉说:"给大家添了很大麻烦,非常抱歉。"
日本羽衣食品公司近日发表声明,该公司名为"清淡型海味鸡肉"的鲣鱼罐头"组胺"成分超标,或引起过敏症状。图为公司已开始召回的同系列3种产品。
组胺是自体活性物质之一,在体内由组氨酸脱羧基而成,组织中的组胺是以无活性的结合型存在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中,以皮肤、支气管粘膜、肠粘膜和神经系统中含量较多。
大量检测表明,海产鱼中的青皮红肉鱼类含组胺较高,当鱼不新鲜或腐败时,鱼体中游离的组胺酸经脱羧酶作用产生组胺. 组胺中毒潜伏期一般为0.5~1小时,最短可为5min,最长达4h.
食用含有组胺的食品后会出现皮肤潮红、眩晕、头痛、恶心、心动过速、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及低血压等反应。并可发生荨麻疹、哮喘样发作、喉头痉挛及血管神经水肿等。还可引起应激性溃疡和消化道出血。偶致持续性低血压、呼吸困难等严重后果。
大量食物易残留组胺类药物,对人体有一定危害。目前对于普通政府质检机构、兽药监察所、商检局等,以及食品企业:农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水产企业、蜂蜜企业等大众基层实验室,应用最多的是酶连免疫吸附试剂盒方法,即ELISA方法。
本文关键词:日本 组胺 鱼肉罐头